和县资讯

NEWS

全国服务热线:
13675118863
发货咨询热线:
13675118863

乡镇物流为何难追一线城市经济圈步伐?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11-27

一、乡镇物流现状 

(一)发展滞后

乡镇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乡镇依旧没有畅通的物流渠道,与一线城市经济圈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乡镇物流发展明显滞后于一线城市经济圈。一方面,乡镇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 “想要富,先修路” 所体现的,乡镇地区物流相关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所需的资源难以及时运输,优质产品也无法及时销售,即使劳动成本低廉,也无法弥补物流缺失带来的巨大损失。例如,在一些乡镇,交通条件虽基本满足需求,但偏远农村的通村公路网络不完善,进出运输不畅,农产品运输交易成本高,且缺乏专门的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相对落后。

另一方面,乡镇地区生产经营分散。我国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产业以 “家庭作坊式” 经营单位为主,企业分布广泛,导致物流分布面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小。这种分散性使得乡镇区域物流服务范围扩大,对信息系统、采集集中体系、分拣配送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例如,邹平市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就面临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业务分散等问题。

此外,乡镇地区专业物流人才短缺。我国长期存在 “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 的问题,物流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服务于城镇的物流人才本就极少,服务于物流不发达的乡镇地区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乡镇地区的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更需要对乡镇地区物流产业的运行情况有详细认知。

二、乡镇物流弱于一线城市经济圈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落后

“想要富,先修路” 体现了乡镇地区物流相关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设施不完善影响资源运输和产品销售。

乡镇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极大地制约了物流的发展。正如俗语 “想要富,先修路” 所揭示的,乡镇物流相关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设施不完善使得生产所需资源难以高效运输,优质产品也无法及时销售出去。例如,一些乡镇的通村公路网络虽基本成型,但偏远农村的道路状况仍不佳,进出运输不畅,这不仅导致农产品运输交易成本高,还因缺乏专门的运输工具或运输工具相对落后,进一步阻碍了物流的顺畅进行。此外,乡镇地区在交易及仓储场所、加工配送中心、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也明显不足。这些设施的缺乏,使得物流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撑,严重制约了乡镇物流的发展。

交易及仓储场所、加工配送中心、网络信息平台等建设不足,制约物流发展。

乡镇地区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易及仓储场所、加工配送中心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缺乏这些关键设施,使得乡镇物流在资源整合、货物存储、加工以及信息流通等方面面临巨大困难。一方面,没有足够的交易及仓储场所,货物的存储和周转效率低下,容易造成货物积压或短缺。另一方面,加工配送中心的不足,使得产品的加工和配送无法高效进行,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网络信息平台的不完善,导致信息流通不畅,物流企业难以准确掌握货物的动态和市场需求,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和运营管理。

(二)生产经营分散

乡镇地区产业以 “家庭作坊式” 经营单位为主,企业分布广泛,导致物流分布面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规模较小。

在乡镇地区,产业大多以 “家庭作坊式” 的经营单位为主。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分布较为广泛,使得物流分布面变得很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小。例如,邹平市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就面临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业务分散等问题。由于企业分散,物流服务需要覆盖更广泛的区域,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对物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小规模的经营单位在物流需求上相对较小且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大了物流企业的运营难度。

对信息系统、采集集中体系、分拣配送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了物流难度。

乡镇地区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必然对支持相关区域的信息系统、采集集中体系、分拣配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物流分布面广、服务对象众多且规模小,信息系统需要更加精准地掌握货物的位置、状态和需求信息,以便进行高效的调度和管理。采集集中体系需要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经营单位的货物收集需求,确保货物能够及时集中起来进行后续处理。分拣配送体系则需要更加高效地对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目的地的货物进行分拣和配送,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更高的要求无疑增加了物流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专业物流人才短缺

“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 观念影响,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乡镇物流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 的观念在我国广泛存在,这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物流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服务于城镇的物流人才本就极少,服务于物流不发达的乡镇地区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乡镇地区,由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物流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投入和支持,导致乡镇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乡镇物流人才需扎实基础理论和对乡镇物流产业运行情况的详细认知。

乡镇地区的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对乡镇物流产业的运行情况有详细的认知。与城市相比,乡镇物流具有其独特性,如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物流需求分散、市场规模较小等。因此,乡镇物流人才需要了解这些特点,掌握适合乡镇物流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技术。例如,他们需要了解当地的交通状况,以便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需要熟悉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以便提供针对性的物流服务。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乡镇物流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乡镇物流的发展。

三、乡镇物流发展的意义 

(一)建设高效社会化服务体系

改善乡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转型,提高附加价值。

乡镇物流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乡镇产业结构。通过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将乡镇的农产品更快速地运输到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和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电商物流平台的助力,农产品可以直接从产地发货,经过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售价,还提升了品牌形象,实现了产业化经营转型。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解决乡镇地区突出问题。

乡镇物流的发展能够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解决乡镇地区突出的物流问题。一方面,物流的畅通可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及时供应,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如农业供应物流中的种籽、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能够通过完善的物流体系快速到达农村,保障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另一方面,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例如,在疫情期间,电商物流平台通过打造生鲜产品绿色运输通道,发起爱心助农活动,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健全了农业服务体系。

(二)推进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

物流具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经营的价值。

物流在农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合理规划物流路线、优化运输方式、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等,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中,合理安排运输工具和仓储场所,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同时,物流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农产品销售物流中,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收益。

改变农民 “注重生产,轻视核算” 的传统思想。

乡镇物流的发展可以改变农民 “注重生产,轻视核算” 的传统思想。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只关注农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成本核算。随着物流的发展,农民逐渐认识到物流成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开始注重成本核算。例如,农民在选择销售渠道时,会考虑物流成本因素,选择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物流方式。同时,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物流成本分析和优化建议,帮助农民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三)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物流管理是 “第三利润源泉”,在抵御风险方面作用显著。

物流管理被称为 “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一方面,物流的畅通可以保证农产品及时销售,减少因滞销而带来的损失。例如,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降低销售风险。另一方面,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如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降低单一环节的风险。

要求企业加强 “品质经营”,物流体系是保障。

乡镇物流体系是企业加强 “品质经营” 的重要保障。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保证农产品在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的品质。例如,通过冷链物流技术,可以确保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企业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

四、乡镇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信用资金投放力度,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政府应认识到乡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乡镇物流领域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为乡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这将有助于改善乡镇地区的交通条件、建设交易及仓储场所、加工配送中心和网络信息平台等关键设施,为乡镇物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协调城乡、区域物流体系规划,加强物流基地、园区布局与建设。

在物流体系规划方面,要注重城乡协调和区域统筹。根据乡镇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物流需求,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和园区。可以借鉴思延镇的做法,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布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乡镇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物流服务点。同时,依托村委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资源,整合邮政、快递、商贸等资源,为农村群众提供 “一站式” 便捷服务。珠海局的举措也值得借鉴,做好企业服务范围公告,整治农村快递服务违规收费行为,鼓励和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同业合作,共建共享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县乡村寄递服务网络建设,补齐村级网点收派网络短板。

重视技术开发,开展人才、技术合作与交流。

乡镇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应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无棣县碣石山镇与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家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约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全镇物流业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 “智慧力量”。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与技术供应商合作,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发展多元化运作模式,形成共同配送、共享服务系统。

为了解决乡镇地区物流分布面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且规模较小的问题,应发展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形成共同配送、共享服务系统。可以借鉴许昌市桂村乡的经验,快递综合服务站入驻多家快递企业,与万里物流合作,打造共同配送模式。同时,叠加商贸业务,提高收益。还可以整合配送资源,全面整合企业闲置仓库、乡镇邮政所、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快递网点等资源,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确保上行、下行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快速集散运递。

(二)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物流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应加大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培养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乡镇物流的特点和需求,优化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同时,可以借鉴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助力乡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的做法,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企业合作等方面的优化,增强学生乡村物流实践技能、提升学生乡村物流服务理念。

吸引城镇物流人才服务乡镇地区。

为了解决乡镇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措施吸引城镇物流人才服务乡镇地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待遇,鼓励城镇物流人才到乡镇地区工作。企业也可以提高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人才。此外,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乡镇地区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整合资源

解决经营分散问题,加强行业监管,减少恶性竞争。

乡镇地区产业以 “家庭作坊式” 经营单位为主,企业分布广泛,导致物流经营分散,恶性竞争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行业监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可以借鉴 “关于乡镇快递的相关建议” 中的做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快递行业健康发展,设立专门快递行业监管部门,规范快递企业收费标准,查处无证经营企业、代收点,严格要求快递经营场所合理配备必要的安保防范设施,设立专项快递问题投诉渠道,完善后续追踪,逐步改善快递行业良莠不齐的服务水平。

加速融合,走向共配,降低成本。

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应加速融合,走向共配。可以借鉴 “整合资源 多点发力 河南许昌从‘小乡镇’入手破解快递进村难题” 中的做法,快递综合服务站入驻多家快递企业,与万里物流合作,打造共同配送模式。同时,叠加商贸业务,提高收益。还可以借鉴 “速达汇:怎样整合资源,组建乡村配送网络,让快递真正下乡进村?” 中的做法,提出 HGP 模式,即互联网 + 公交车 + 本地购商城的模式,利用公交车的低成本运输优势和本地购商城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双管齐下,做好农村物流项目。


业务微信